一個帶有漢字的膽識教育標誌
白色背景,上面有幾條線

34 888 482

5985 6866

gutsedu@gmail.com

RAFAEL • March 27, 2025

DSE BAFS COST DECISION MAKING亂中有序神攻略

1. Costing不如Financial Accounting般咁有條不紊,而且教嘅時候已屆中六MOCK前,反復練習機會不多,同學常會不知所措


2. 考試範圍內Decision Making 嘅場境有6個之多,但可以說考嚟考去都係果幾個,無論係接納特別柯打、自家製造/外購、有限資源下利潤最大化、砍掉虧損生產線等,琳琅滿目嘅處境,其實不外乎一個應對嘅方法👉🏻當刻的cost & benefit analysis


3. 練好應對要懂在層出不窮嘅處境當中,抽絲剝繭,找出relevant cost


- Incremental cost 當行下一步時要額外使嘅成本,例如選擇擴大生產後每粒嘅variable cost 或是 購置新機器的成本


- Avoidable cost 當行下一步時能節省的成本,例如移除虧損生產線後能省去的固定成本 或是外購產品可砍掉的人工成本


- Opportunity Cost 當行下一步後會放棄的最高價值選項,例如接受特別柯打後要放棄經正常銷售獲得的邊際貢獻 或是繼續使用機器所放棄的即時變現價值


4. Cost & Benefit Analysis另一個精誠所至之處係避雷,識避irrelevant cost,係第2個贏的關鍵


- Sunk cost 沉沒成本係已經洗咗irrecoverable 嘅cost,對新動作已不構成任何影響,例如一啲閒置存貨本身嘅價值,已經唔係你今日賣唔賣返佢出去嘅relevant cost


- Unavoidable cost 係即使做咗新動作,都避唔到嘅cost,例如選擇砍掉不盈利生產線後,該生產線仍引致的費用


- Fixed Cost 原理同unavoidable cost差不多,pp 最典型一條問過sales 跌25%,net profit係咪一樣跌25%,其實個盲區就係個fixed cost你賣多賣少佢都唔會變,所以fixed cost 喺irrelevant


5. Costing 要熟一定要練,好似家庭醫生咁見得多唔同症狀,先會快狠準診症,考局亦有機會將啲relevant cost包裝成irrelevant,例如你死背fixed cost irrelevant嘛,我整郁個fixed cost佢,你砍掉生產線z,fixed cost跌2成,呢2成就變得relevant


講到呢度係咪有啲想瘋狂操練costing呢👇🏻

作者: Rafael 2025 Apr 3
對等關稅戰開打 瞬為DSE ECON 2026考試塑形 1. 有侵的一天,經濟學不愁沒有新題目,在亞洲大部分人睡得正酣之時,侵祭出對等關稅大招,項莊舞劍,旨在沛公,以現時關稅再加對等關稅計,中國在新稅制下將被徵收54%關稅,是縱合各國最多的 2. 以美國入口質易額度排序,首10國被徵收22.5-54%關稅不等,除了中國,關稅明顯對於新世界工廠-東南亞地區更為猛烈,近10年受惠中國人工成本上升而成製造大國的越南被徵收48.5%關稅,僅次於中國 3. 今次關稅最終收唔收抑或係咪咁收,侵一心以關稅製亂挾令大廠把製造業回流美國,而各國要擺脫全球化成本差異的紅利,走上發展自己具真正競爭優勢的產業,陣痛可能係進步的起點 4. DSE ECON 2026 都未去到考前6個月,兩支大樁已成形,除了國際貿易,關稅可伸延考核BOP、ADAS、GDP、Elective2等題目,再以本地多線寡頭壟斷被過江龍挑戰寶座作微觀陣地戰,中五同學盡早學熟所有課次,預留時間瘋狂操題 DSE ECON 2026 INTERNATIONAL TRADE 對等關稅對香港的啟示與影響 1. BAFS Paper 1第一課有學,美國係香港服務出口的最大夥伴,倘服務輸出同樣被徵收54%關稅,對本地專業服務輸出會造成嚴重打擊,寫字樓空置率會再拉升 2. 各地應對美國關稅可用自身貨幣政策緩衝,但港元與美元掛勾,缺乏幣策工具,同時吃盡人幣貶值及美元升值的苦頭,經濟將進一步走弱,資產價格受壓 3. 內地經濟走弱已嚴重影響本地經濟多年,額外34%關稅勢將壓低內地GDP增速,香港C、I、X都有走低風險,強港元令消費外流持續下,港經濟會雪上加霜 【DSE ECON 2026】 六國之滅 弊在賂秦 對抗對等關稅 如何打出有效真反制? 1. 特朗普滅貿赤,係有見美債吸引力大不如前,擔心貿赤大得不可控,而世界對美元資產又不賣帳的一天到臨,美元作穩若金湯嘅世界儲備貨幣地位就會易主 2. 今日無論邊一國提出嘅反制都係樹立更高嘅保護壁壘,呢個對於一心收細往來帳赤字嘅特朗普係起唔到作用,佢寧願貿易停,都不願債務無限擴大 3. 敵人怕嘅係美金冇人買,其實可以順水推舟連動各關稅受苦大國拋售美債,中日兩國為美債最大持有人,倘兩國共同發動美債拋售戰,美債息會飛升,以中日各掉手上半數美債計(5000億及8500億美債),孳息率會由現水平4.5%攀升至10% 5. 屆時儲局需印錢買回美債控息,美國再落入通脹猛漲,但實體經濟因貿戰、金融市場癱瘓而衰退嘅進退失據局面,更重要嘅係10厘息意味坐著36萬億國債嘅美國政府年度利息成本翻倍至3萬億美元,如此一來,侵的美債復興夢、儲局減息谷經濟、關稅代替國民收入稅等下一步棋通通被封殺 6. 大前題係六國論教曉你嘅團結,所以點解美國政府狂sell 早傾早享受,就係睇死談判桌上在坐各位都係_ _
作者: Rafael 2025 Apr 2
1. 繼美團用細單價輾壓Deliveroo後,京東亦加入寡頭壟斷搶市佔之列,挑戰香港市佔極集中的家電市場,它的首次有形展示都相當「搶口」,劍指本地零售一大痛點-租金高昂,橫幅廣告放旺角豐澤上方,步步進擊對手的戰意,適不適合本地市場便見仁見智 2. 傳統家電市場毛利不高,但比餐飲平台相對易做,原因餐飲平台要同時把控毛利極低的餐廳與人工成本不輕的騎手,相反家電市場不可控環節較少,「鍊數」靈活性較強,問題只是京東電商模式是否真的能省租,電商的租在運力或取貨點,而最近已有取貨點遭壓榨而「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在港能否複製內地模式似乎很多前人已證明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蘇寧、國美也曾進入市場但下場如何是有目共睹的 3. 而京東的假想敵有著地產背景,要它輸只有一個可能,便是對家心淡離場。縱然如此,唯一扭轉局面的契機是徹底改變港人消費習慣,把毛利高的內地家電品牌「融入家中」,擺脫傳統國際家電品牌的Margin Squeeze,這固然是一盤大棋,但小米是做得到的 4. 這裡的經濟反思只有一個,與我們今年在餐飲、的士行業的結論一樣,香港本身產權擁有不均的結構令泛行業被租金壓抑得透不過氣來而犧牲了質素,全球一體化下比下去,本地客戶用腳投票境外消費。殘局下零售可行的棋步已不多,創意倒是其中一途,君不見一條金價值3千的手鍊倒了CHIKAWA模可賣9千大元? 本地零售業的《混沌中年時》,已屆不醒便死之時
作者: RAFAEL 2025 Mar 23
1. Macro計利率大概有4條式 ,同學本身已叫哂救命,但考局係樂此不疲去加深個難度,好似 2023條銀債 ,名義利率同實際通脹掛勾,預期實質息率係零,但同時設4%保底息,換句話說只要通脹率低過4%,銀債持有者都係賺4%減實際息率的區間,通脹超過4%則沒賺蝕 2. 同學於拜讀完4條式後在應對normal circumstances也有困難的背景下,將數式部分成份好dynamic咁郁,同學下場固然係hang 哂機 3. 可能準過7師傅,interest rate 4式2025/2026捲土重來之時,考你一個負利率的showcase都是沒仇報的,學生一直學利率都係正數操作,當名義利率見負,一些傳統數式答案可能生變,例如:持有現金機會成本還會是名義利率麼?我 今年(2025)LQ MOCK 有講(我每題都加設一些要識但大家唔識的tricks,好值得go thru) FORMULA 1 名義利率 = 預期實質利率 + 預期通脹率 喺好多我拍嘅片有講,息率係借錢嘅價格,價格從來只包含兩樣嘢 - 成本與利潤。名義利率是價格、預期實質利率係利潤、預期通脹率係利潤。點解咁多嘢係預期嘅?因為喺你借錢俾人果刻通脹未發生,你只能估你成本係幾多、利潤係幾多,亦因為咁衍生第2條式 FORMULA 2 實際實質利率 = 名義利率 - 實際通脹率 喺人哋還錢俾您果刻,你已知期內通脹(成本)咗幾多,所以可埋單計數呢單借貸賺咗幾多,你用當初收人幾錢減返實際成本就係你實質賺幅,用返銀債例子,佢個名義利率同通脹掛勾,封了蝕本門:佢個保底4厘名義利率令通脹低於4%時持有者均有賺幅 FORMULA 3 持有貨幣的 名義回報:揸著$100面值嘅貨幣若干年後面值都literally係$100👉🏻所以名義回報係0 實質回報:揸著$100面值嘅貨幣若干年後佢冇$100購買力👉🏻所以實質回報係負通脹 FORMULA 4 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又學返微觀第一課嘅嘢唔揸貨幣可以用佢擺銀行賺息,個機會成本就係名義利率,如前所述考局如繼續想喺4條式上有層出不窮玩法,我會考負利率時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你估仲係咪名義利率吖喇 👉🏻2025 LQ MOCK 話您知 gutsedu.com/DSEECON2025LQMOCK
Show More